01
从高峰到低谷,储能锂电市场正经历一场跌宕起伏的转变。在2019至2021年间,储能领域蓬勃发展,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使得一众新玩家蜂拥而入。然而,自去年下半年开始,趋势却发生了逆转,供大于求的局面令市场陷入调整阶段。据预测,这一周期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乃至2027年,市场集中度则由行业巨头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和阳光电源等主导。
如今,储能产品的竞争焦点主要聚集在能量密度的提升上,但这场竞争仍显初级,更多依赖于价格战。2024年上半年,中国的储能装机量达到30.58吉瓦时,遥遥领先于美国和欧洲。预计今年中国的全年装机量将攀升至139吉瓦时,特别是沿海地区装机量的增加,为行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与此相比,动力锂电市场也在发生激烈变化。上半年湿法隔膜出货量猛增37%,这一增长背后是电池厂商的技术迭代。与此同时,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逐渐成为市场宠儿,价格大跌至不足2万元,性价比更加突出。钴酸锂和锰酸锂的需求也随之上扬,分别录得22.2%和24.5%的增长。
展望未来,动力电池行业在2024年至2026年间利润率预计保持在正负10%之间,但到2026年后有望回升。行业洗牌将加速,预计将有50%到60%的企业退出竞争,尤其是在磷酸铁锂、铜箔和负极等环节。
新技术与材料的步伐正在加快。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出货达3GWh和2GWh,预计年底将突破5GWh。刀片电池和大圆柱电池也在迅速崛起,2024年刀片电池出货量将超过200GWh,更为市场增添一抹亮色。
市场趋势显示,2024年动力电池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800GWh,新能源汽车销量直逼1200万至1250万辆,锂电二轮车和工程机械等细分市场的增速将进一步攀升,整体锂电池出货量将轻松突破1TWh。
在成本与盈利方面,储能电池的市场价格波动显著,国内竞争加剧,盈利压力山大。不过,宁德时代在海外市场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,每瓦时净利约为0.19元。固态电池的生产成本差异较大,且良率普遍低于传统液态锂电池,如何提高良率将是未来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。
02
储能行业当前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与洗牌,这一现象在过去一年间愈发明显。2019年,储能行业首次走入大众视野,随后在2020到2021年间,得益于国内政策与国际需求的双重推动,市场份额年增速超过52%。2021年甚至达到接近200%的增长,业内的热情空前高涨,资本市场对这个新兴领域热衷无比。
然而,自去年下半年开始,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市场,供需关系的失衡使得形势骤然发生逆转,迎来了第一波调控。参照光伏行业的历程,储能行业类似经历着三次调整。从光伏上下游的不盈利情况来看,储能领域的部分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。特别是在海外市场,储能的需求和光伏紧密相连,例如美国加州的光伏与储能组合战略便取得显著成效,东南亚和中东的新兴市场也开始采用相似的商业模式。
目前,许多光伏企业进驻储能市场,供需关系因此愈加紧密。预计储能行业的低谷期将在2025至2026年间触底,并有可能持续至2027年。
在产业链集中度方面,储能行业的零部件多由成熟行业的领军企业跨界而来,像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迅速占领市场,整个行业集中度大约在40%至50%左右。洗牌期必然带来大量企业的淘汰,估计去年大约有200家系统集成商的中小型企业,今年将至少淘汰一半。
在竞争方面,储能集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光伏逆变器企业、风电公司及锂电池制造商等。从市场格局看,2022年大部分集成商仍以采购为主,自研的比例却在逐步上升,这一变化在招标要求中也有所体现。
目前储能产品的竞争处于初级阶段,主要需要面对能量密度的挑战。尽管展示出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,实际的竞争依然回归到价格之战,尤其在国内大厂间的竞争异常激烈。
全球范围内,中国、美国与欧洲是储能市场的三大主角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的装机量达到30.58吉瓦时,美国为18.5吉瓦时。预计全年装机量将达到139吉瓦时。特别是在中国,储能时长从2.1小时增长至2.3小时,内蒙古与宁夏等地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。
美国市场则受到复杂的政策与流程影响,进度迟缓。相比之下,欧洲市场如波兰等国逐渐开放电池容量市场,助力电池储能的发展。尽管户用储能市场面临较大挑战,需求下降和库存压力严重,但一些新兴市场需求却在缓慢释放,特别是中东与南亚的市场变化引人关注。
今年,储能锂电池的出货量预期将达到240吉瓦时,比去年多出约30%。其中,大型电力储能成为主要动力,继续引领市场走向未来。
03
今年,欧洲的储能市场迎来了一次显著的增长,特别是老牌的市场英国依然在扩大,而意大利等新兴市场同样表现强劲。整体来看,随着需求的上升,预计明年欧洲的大储能市场将继续蓬勃发展。有投资者对此表示关注,提问:储能电芯的发展壁垒究竟高不高?在技术进步上,领先企业是否能够快速推进,而后续企业又是否会遭遇更多障碍?
回答中提到,储能电池在复杂性上并不及动力电池高,许多技术细节、工艺流程都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。然而,当进入到C样阶段时,各个公司的工艺差异就显露无疑。特别在针对单体尺寸71173时,材料设计已达到瓶颈,正负极的压实也几近极限。投资者提到的隔膜和补锂方案,A样设计同样处于极限状态,再往上攀升,电化学性能也到达了边界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如何在C样阶段确保良品率和电芯一致性成为了关键的挑战。不同企业在补锂技术和电芯控制上的差异也使得情况更加复杂。能够实现高效、自动化生产的宁德时代,在此竞争中无疑占据了优势。
当谈及储能电芯的循环次数时,争议依然存在。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说法有8000次、14000次和12000次,真实的循环次数到底是多少?其实,国外更关注的是质保和吞吐量,而非单一的循环次数。在国内,随着新国标的推动,招标也逐步转变思路,不再强求电芯达到一定的循环次数,而是要求厂家在五年内承担质保责任。这一变化标志着行业对产品性能要求的进一步升级,也反映了市场对质量和服务的高期望。
04
锂电材料与市场未来值得关注。今年以来,天然石墨市场增长显著,但与往年相比,国内需求大幅缩水是主要因素。杏涂覆材料的潜力让人期待,却因为人造石墨价格的激烈竞争而面临挑战,从去年的35000元骤降至部分产品低于2万元。此现象使得人造石墨在性价比上远超天然石墨,把行业的焦点转向了更具优势的替代品。
在锂电池主要原材料方面,钴酸锂和锰酸锂上半年分别以22.2%和24.5%的增速表现亮眼。这一增长与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普及与更新有直接关系,推动了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。在材料应用上,本年重心不再是供需关系,而是提升电池性能:快充、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成了企业竞相追求的目标。
价格方面,人造石墨及铜箔的加工费用虽有所上升,但仍低于成本,行业整体亏损依旧。铜箔的加工费上涨幅度达20-30%。预计原材料价格将逐步回归至合理范围,终端企业压价无法持久,行业终需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动力电池的价格在Q1与Q2之间变化不大。然而,四大主要材料的定价则面临持续下滑,预计下半年负极材料和铜箔的加工费用将上涨10-15%,而隔膜仍有降价空间。终端电池厂商愈发重视材料性能,愿意承担成本较高的优质原材料,以实现更好的产品竞争力。
行业方面,2024年至2026年,毛利率波动将受制于市场环境,这一变化意味着只会有一半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。随着新进入企业的减产与停产,整个行业淘汰率或将高达50-60%。跨界企业在技术掌握和生产严苛程度上深感压力。
在新体系电池的崛起上,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逐渐获得市场青睐,预计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GWh。快充电池成为了今年的重要发展方向,预测出货量会大幅提升,带动市场对相关材料的需求。
在新材料创新方面,市场技术进步体现在粘结剂、涂碳铜箔等方面的迅速发展让行业信心倍增。动力电池的全年出货量预计达800GWh10倍配资开户,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00万辆。各大企业在技术提升上有明显进展,未来几年快充与固态电池将迎来更多突破。